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重点学术期刊,血液净化学专业学术核心期刊(月刊),以国内外血液净化学者、医师、护士以及血液净化产品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血液净化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办刊宗旨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面向临床应用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力求及时,准确地反应我国血液净化水平,介绍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提高血液净化专业理论及技术水平。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409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750/R
邮发代号: 82-36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血液净化杂志
- 主管单位: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院协会
- 国际刊号:1671-4091
- 国内刊号:11-4750/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本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重点学术期刊,血液净化学专业学术核心期刊(月刊),以国内外血液净化学者、医师、护士以及血液净化产品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血液净化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办刊宗旨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面向临床应用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力求及时,准确地反应我国血液净化水平,介绍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提高血液净化专业理论及技术水平。
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逻辑性。文字准确、通顺、精练、重点突出。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综述、讲座一般不超过4000字;论著摘要、短篇报道勿超过1400字。
1.文题 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选择关键词等所遵循的原则。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如系科研基金项目或国家、部、省级攻关项目,请将项目名称和编号标注在文稿首页的左下脚。
2.作者及署名 作者: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须具备。作者署名:每篇论文作者姓名全部列出,置于题名下方。每篇论文作者的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作者单位(写出所在科室)列于论文首页脚注,并注明城市和邮政编码。文稿若为论著,需将每位作者姓名的的汉语拼音置于英文题名的下方;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氏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复姓和双名加连字符;将作者单位全称、城市和邮政编码的英文译名置于作者姓名下方。通讯作者姓名和邮箱的英文信息置于英文作者信息下方。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通讯作者,一律在论文首页脚注通讯作者的所在城市、邮政编码、单位(写出所在科室)和电子信箱。通讯作者只列1位,由投稿者自己确定。
3.摘要 论著需附的中、英文摘要一律采用结构式摘要。中文摘要200字以内,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照。摘要分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部分。各部分的撰写要求如下:①目的(Objective):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②方法(Methods):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的材料和方法,如何分组对照,研究范围及精确程度,数据是如何取得的及采用的统计学方法;③结果(Results):简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及局限性,叙述要具体、准确,并需给出结果的具体数值,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的统计量值(t/Z/X2/F值)和P值。Logistic回归分析要给出确切的OR值、P值、95%置信区间值。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要给出确切的β值和P值。Person相关分析要给出确切的r值和P值。④结论(Conclusions):简要说明经验、论证取得的正确观点及其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是否可推荐或推广等。
4.关键词 论著文章一般列出3~5个关键词即可。标引的关键词应针对文章所研究的重点内容。请尽量选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内所列词汇。未被MeSH收录词汇如确有必要也可作关键词标注。关键词置于摘要之后。
5.医学名词 应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为准,在摘要和正文第一次出现时需要给出中文全称,括号中给出英文全称和英文缩写。尚无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原词或注释。药名(包括中药)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其化学名,不用商品名。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PCR等。
6.计量单位 执行《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全面贯彻国家标准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的规定,在文稿中正确使用和书写量和单位的名称和符号。
7.数字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值的修约不能采用“四舍五入”法则,应为“四舍六入五看齐,五后有数进上去,尾数为0向左看,左数奇进偶舍弃”。例如:修约到1位小数,12.149修为12.1;12.169修约为12.2;12.150修约为12.2,12.250修约为12.2。数值范围的表示形式:5至10应为5~10;5万至10万应为5万~10万;3×109至5×109应为3×109~5×109或(3~5)×109,不能写成3~5×109;60%至70%应为60%~70%,不能写成60~70%。以百分数表示的均值和标准差应写作(50.2±0.6)%,而不写作50.2±0.6%或50.2%±0.6%。分数的分号用斜线表示,数学公式例外。
8.图表 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个图或表在文中均应有标注,并对每幅图表冠以具有自明性的图(表)题。图和表能用中文的尽量用中文,必须用英文缩写的,需要在图和表的下方增加注释,注明英文缩写的中文全称。表中各项目(图的横纵坐标等)应标注单位。本刊采用三线表,表中取消竖线。插图应由专业人员绘制或拍摄;照片图上不要用手写字。图的常规尺寸为127 mm×173 mm,不得大于203 mm×254 mm。图中字母、数字和符号应清晰、匀整、大小适宜,缩印后每个细节仍可辨清。显微照片应标明放大倍数。照片内的符号、箭头或字母应与背景反差分明,并且在图注中注明箭头、符号、字母代表或指示的内容。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表内数字全部指标的有效位数要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例如:(3.6±0.42)kg,标准差的1/3为0.14,有效位数在小数点后第1位,故应取小数点后1位,即(3.6±0.4)kg;又如(8.6±0.27)cm,标准差的三分之一为0.09cm,达小数点后第2位,即(8.61±0.27)cm。表格涉及统计分析数据的须有统计量值(t/Z/X2/F值)和P值的具体数据,并保留到小数点后3位。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和表。
9.统计学描述
正文的统计学方法中应给出应用的统计学软件,尽可能详细描述结果中资料的表达方式、统计学处理方法(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LSD检验等)。当P<0.05(或P<0.01)时,应说明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应给出具体的统计量值(t/Z/X2/F值,如:t=2.832,χ2=6.451,F=5.397等)和P值(如:P=0.002,P=0.000时写作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要给出确切的OR值、P值、95%置信区间值。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要给出确切的β值和P值。Person相关分析要给出确切的r值和P值。所有统计量值和P值保留到小数点后3位。当P=0.000时写作P<0.001。
(1)资料的表达与描述
服从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QR)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
(2)统计学符号 按国家标准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表示(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大写S;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钮);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值(P值前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所有统计学符号均用斜体。
10.致谢 对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以及给予指导、提供资助者,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原则上应征得被感谢人的同意方可提名感谢。志谢内容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
11.作者贡献 投稿时须在稿件正文下方声明作者贡献,列出所有作者对本研究及论文的贡献。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以及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的书面证明。编辑部对变更的原因进行查询,如存在欺骗或不当行为,编辑部将不予变更。
12.利益冲突声明 投稿时,须在稿件正文下方声明有无相关的利益冲突问题。
13.参考文献 按国家标准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排列于文后在表格或插图说明中引用的文献,亦应按照该表格或插图在正文中首次出现的顺序编码,尽量避免用摘要作参考文献。未发表的观察资料和个人通讯不作为参考文献。二次文献不宜作参考文献引用,应引用其原始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全部列出,3以上只列前3,后加“,等”或“,et al”。外文期刊的名称应该用缩写,缩写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Index Medicus》所列为准。参考文献需著录文献发表的具体的年,卷和期,以及页码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
举例:
[1] Nguyen AT, Gomez D, Bell RD, et al.Smooth Muscle Cell Plasticity: Fact or Fiction?[J]. Circ Res, 2013, 112(1):17-22.
[2] 刘小锋, 何菂, 蔡嫣,等. 高血磷诱导慢性肾衰患者血管钙化作用机制[J]. 生理科学进展, 2014, 45(1):21-26.
[3] 王质刚. 血液净化学[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51-152
[4] Prié D. Vitamin D and FGF23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6: 195-206.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发文量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总被引频次
-
单人可移动式水处理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随着国外家庭透析(HHD)的日益发展,小型的单人水处理设备相继问世,同时伴随我国经济水平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一些大型医疗单位开始陆续引进这种小型移动式水处理设备,弥补了CRRT费用昂贵等的不足.......
作者:芮海荣;付宇;王章华;赵养俊;柳淑慧;王丹 刊期: 2008- 01
-
穿刺颈前静脉留置长期中心静脉导管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6岁,入院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肾性贫血、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后闭塞.患者6年前开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曾多次行双前臂动静脉内瘘手术及中心静脉插管手术,1年前在我科行左前臂贵要静脉-桡动脉J型转位术,术后2月拔除股静脉长期导管应用内瘘透析.入院前3日,发现患者内瘘闭塞,患者拒绝取栓治疗,为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入院.......
作者:詹申;张丽红;王玉柱 刊期: 2013- 06
-
内瘘侧肢体行为规范的建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肢体行为规范的建立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我院新导入的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1例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1~6月新导入且首次使用AVF的维持性血透患者3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内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用更为细致的肢体行为规范作为教育内容对其进行......
作者:彭艳;王云燕;傅丽丽 刊期: 2017- 10
-
自体股部大隐静脉移植内瘘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上肢移植内瘘的建立方法,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12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经超声检查证实上肢无合适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且超声提示股部大隐静脉通畅.吻合动脉采用上肢肱动脉或桡动脉,静脉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J形或U形搭桥术式端侧吻合.观察动脉吻合口、静脉吻合口及移植静脉不同时段的内径,观察血液透析泵控血流量并计算透析充分性.结果所有患者内瘘术后全部......
作者:王玉柱;杨涛;任树风;刘音;张丽红;刘丽芳;刘瑞林;郝瑞红;肖光辉 刊期: 2011- 09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1月在青岛大学医院附属市立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3个月以E的30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死亡71例,其他原因退出治疗101例,统计截止期在透析患者134例.对同期进入透析的死亡和在透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前后血压、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透析前血肌酐(Scr.PHD)以及尿素清除指数(Kt/V)、血......
作者:高爱芹;邹作君;李垟;隋小妮;林春华 刊期: 2009- 09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镜湖医院1985年2月~2010年12月期间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患者的临床数据,调查分析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结果1155例患者,HBV阳性总数83例(7.18%),其中原有感染阳性者77例(6.66%),透析后感染阳性者6例(0.57%);HCV阳性总数59例(5.10%),其中原有感染阳性者......
作者:汪虹伶;彭洪泉;林婉萍;颜雅怡 刊期: 2012- 03
-
持续质量改进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这一管理方法对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矿物质骨代谢异常影响.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份在浦南医院血液透析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97名存在矿物质骨异常的患者,参照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2013年9年制定的“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诊治指导”为治疗原则,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团队,把患者及家属纳入治......
作者:漆映辉;曲晓璐;杜美莲;张善宝;乔诚;王小玉;刘晨;倪兆慧 刊期: 2017- 08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住院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99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住院患者的住院原因,比较住院和非住院患者的年龄、透析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血糖、透析前血肌酐、透析前血钾、血浆白蛋白、透析前血钙、透析前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和透析充分性(Kt/V值)等临床指标,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危险因......
作者:张梅;黄雯;岳英;孟秀云 刊期: 2013- 02
-
PermCath导管两种置管方法对比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目的比较撕脱鞘导入法与直接导丝导入法留置Permcath导管的安全性及易用性.方法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入组2个透析中心拟行Permcath导管置管术的血液透析患者,按置管方法分为撕脱鞘导入组(简称撕脱鞘组)和直接导丝导入组(简称导丝组),收集2组患者基线资料、置管前后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置管后前瞻观察24h,主要终点为置管术中出血量,次要终点为整个置管术的操作时间和置管术后24h置管伤口......
作者:刘日光;马锦华;李剑文;陈林;陈浩雄;陈磊;傅君舟 刊期: 2012- 10
-
高容量血液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犬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Caspase-12基因水平及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对内质网应激相关性细胞凋亡及应激标志蛋白Caspase-12基因水平及表达的影响,并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volumehemofiltration,HVHF)治疗MODS的机制.方法经二次打击建立犬MODS模型.分HVHF组和MODS组,于术前(T1)、内毒......
作者:马林;郭雯;刘新华;阿尔帕提·阿不力提步;隋晓露;努尔孜叶·阿布里克木;胡磊;周小佳;阿依古丽·那斯木 刊期: 2015- 02
动态资讯More >
- 1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应用
- 2 枸橼酸钠置换液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
- 3 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
- 4 血液透析中心运动康复实施障碍的横断面调查
- 5 牛津临床透析手册(摘选)
- 6 卫生部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博士生导师-叶任高教授
- 7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8 血管鞘技术在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的应用及术后效果
- 9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肺部并发症16例临床报道
- 10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
- 11 三氧化二砷对MRL-lpr狼疮肾炎小鼠淋巴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影响
- 12 猪源性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 13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机制研究与防治进展
- 14 血液净化相关外科技术等系列光盘
- 15 免疫净化对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的观察
- 16 1976~2013年我国腹膜透析护理文献计量学分析
- 17 贫血治疗的相关问题
- 18 乳酸菌对肠粘膜通透性及中小分子尿毒素清除的影响
- 19 尿毒症患者红细胞生成抑制因子的实验研究
- 20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深静脉导管的探讨